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调查 感谢您的参与
您经常食用黑森食品吗?
  • 经常每天都要食用
  • 大概每周食用一次
  • 偶尔食用
  • 从未食用过
位置 | 首页 — 黑森要闻
【黑龙江日报】——森林资源管理踏上新程
作者: 来源: 2014-09-17(已经被浏览3930次)



报纸截图

本报记者 马一梅 赵辉

核心提示

8月15日,双鸭山林业局清晰拍摄到野生东北虎啃食猎物画面,这已经是一个月来森工林区第二次捕捉到东北虎的踪影。而查阅近年来的新闻信息,从解救受困黑熊,到野生东北虎袭击家禽,以及拍摄到东北豹清晰影像……众多野生动物回归森工林区,印证了森工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的成果。4月1日,我省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这片大森林的森林资源管理也踏上了新的征程。

规范程序 搭建平台

面对新的形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在规范程序,搭建平台上也提出了新的措施,力求在工作上实现务实高效。

他们成立了改革推进领导小组,突出“转变管理方式、改革现行管理办法和模式、制定完善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机构改革”等工作。建立资源局行政服务中心和资源林政信访工作接待室,由原来的办公室审批改为大厅审批,由原来的多头审批改为集中审批,简化手续,阳光操作,实现“一站式”服务林业局、企业、用户,并通过接待室统一管理信访和举报案件,避免多头接案、多口处理,做到有报必接、有案必查、查案必细、惩处必严、责任必究。要求资源管理执法人员加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廉洁自律,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治林,公开公平公正办案。

设立党风廉政、作风建设举报电话和邮箱,在媒体上对外公布,把资源管理局所有干部置于群众、社会、林业局、企业监督之下,规范干部行为,让监督长效化、常态化。

组建资源林政执法大队和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停伐后,资源林政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林政案件增多,在部门重组、人员调整、业务变化的情况下,组建资源林政执法大队,以便更好地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而随着资源管理工作发生变化,资源利用也将有新的需求。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从法制化、科学化、系统化三个角度,编制资源管理和经营利用规划,组织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用规划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成立效能考核办公室。对机关部门、驻外机构进行工作效能考核,考核内容与岗位责任制、工作职责挂钩,并与工作性质、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廉政建设、党风党纪相结合,实行一体化考核。

实行资源管理包片负责机制。建立领导包片、部门包局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机制,积极研究探索资源局领导包片、包林业局资源管理分工负责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包片、包林业局的领导、部门,要负责所包单位资源管理、资源利用活动的各项监督工作。

“随着森工林区全面停伐,我们将从砍树人变成种树人、护林人……”森工人转变身份的同时,森林也结束以采伐利用为主的历史,开启了休养生息、生态积累、生态潜能强劲释放的新征程。如何调整思路,开拓出一条森林资源管理的科学路径,成为停伐后摆在森工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众人出招 多方纳谏

不论是砍树人,还是种树人、护林人,摆弄着手里的这些森林资源,跟林、木打交道总是林业人的本分。停伐了,过去总在盘算着森林资源如何更好利用的资源管理局,把更多的精神头开始放到了如何对森林资源保护、培育、更新上。为更好实现资源管理由组织化演变为社会化,他们开始发掘集纳众人智慧。

他们在森林资源管理局和全林区开展了“资源局职能转变”和“强化国有重点林区资源管理”大讨论活动,围绕机构如何确定、职能如何发挥、资源局机关和机构内部如何管理、资源局对驻外机构和林业局如何管理等问题,广泛研讨停伐后资源局的主体地位、职责任务、定岗定编、部门构成等,大家站在实现“绿色梦、兴林梦、生态梦”的角度和岗位上去思考问题,人人献计献策。

组织开展了强化资源管理征求意见活动,听取基层的想法,从林地、林木、矿产、景区、野生动植物、烧柴、木片、食用菌原料、河流、沙石、管护经营、森林抚育、侵权占地、退耕还林等多个方面广泛征求意见,组织开展百姓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停伐后如何保护资源、如何利用资源、如何发展绿色产业、如何发展林内经济、如何引导林区职工群众增收、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完善林区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

 随着讨论探索的不断深入,资源管理干部对于调结构、转方式、转观念、转职能、转作风、转重点、转手段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他们提出注重从对森林资源的被动保护向主动预防转变,把着力点放在宣传教育、疏导等工作上;注重从行政手段保护向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综合手段保护转变,把着力点放在经济引导和执法监督上;注重从对破坏森林案件的查处向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基础工作转变,把着力点放在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上;注重从单纯的行政管理向寓管理于服务转变,把着力点放在积极服务,促进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上。

资源管理局还提出,面对新的形势,各项工作和制度也应有新的措施,要更加突出严管理、严治林、质为先、慎用权,更加突出转作风、转观念、改习惯、接地气,更加突出强素质、塑形象、练本领、服好务,有为才有位;要为国家森林资源管理和经营提合理化建议,将林口林业局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抓出成效,力争“树得起,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把这一典型经验推广全省林区。力求在深层次研究管护经营、森林抚育、人工林培育等方面,为全省森工林区的可持续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严查严处 守住底线

停伐后,加强森林科学经营将成为林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而推进国有林区森林经营的科学化、现代化的首要前提就是坚决守住森林资源底线。确保停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守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条警戒红线不突破。

为此,森林资源管理局不仅制定了《全省国有重点林区生态红线、资源底线区域保护规划》和《生态红线、资源底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办法》,还按照国家林业局领导的要求,精心编制资源保护管理与利用规划,探索划定资源红线(湿地、风电、河流、矿产、植被、植物、林地、林木、景区等),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用制度管理和保护资源;创新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新设立探矿权和采矿权、景区开发等,坚决整治以破坏森林资源上项目搞转型的问题,实行最严格的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资源开发利用管控措施,建立林业局、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林地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有重点林区森林资源管理需要转方式、转职能、转观念、补短板、保底线、抓示范、建机制,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管理的大格局。

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森林资源就是发展生产力。资源管理局还提出每个林业局、林场都要设立资源红线、底线、警戒线,都要设定永久性保护面积、界线。在资源红线基础上,结合林区实际,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控管结合,分线保护、相对稳定的原则,确定林地、森林、湿地、水资源、公益林、植被、物种保护等资源红线,把红线落实到具体数字上,落实到图上,落实到局、到场、到地块,制定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和资源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资源保护区范围,建立划定界线、项目准入、空间管制的有效模式,构建生产、生活资源空间的合理结构。

强化机制 夯实管理

在森林资源保护面前,科学合理的机制、专业的队伍,都是必要的保证,资源管理局也拿出了一套管人管事儿的新机制。

他们提出凡是涉及到资源管理的内容都要在《森林法》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延伸,从注重工作作风、队伍建设、工作纪律、行为规范、林政管理、管护管理、抚育管理、林地管理、矿产管理、风电管理、水能管理、烧柴管理、沙石管理、“两风”材管理、林木管理等诸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建立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对管护经营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制定新一轮承包管护政策,设计一个调查表,完善管护、考核办法。同时,修订红松种子管理办法。从资源调查、承包管护,到采收、运输、经营加工,全过程监管,优先满足森工种苗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需求,确保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确定2014年工程项目占用林地所需采伐限额。对工程项目占地所需采伐限额进行全面调查、汇总,适时向国家林业局报请限额指标;研究编制“十三五”采伐限额。吃透国家政策,结合森工实际,研究人工林、灾害材、禁伐区等采伐限额问题;编制国有重点林区资源管理一张图。在林地一张图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管理一张图。研究技术方案、管理办法,提高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调查统计需要抚育面积。研究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抚育重点是人工林、“人天混”林,天然林抚育暂时不安排,抚育不准出材;统计灾害材情况。对灾害材的成因、地点、树种、面积、蓄积、清理及运输条件进行登记,分门别类地形成统计材料。

对历史上形成的民有林进行摸底调查。对造林人身份及造林时间、地点、所在分类区域、“人天混”现状、林地有偿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全面调查。制定民有林摸底调查技术方案,由各林业局森调队调查,10月20日前提交成果。研究制定民有林确认办法、管理办法,对虚假的民有林,要立案查处。经确认的民有林采伐后,收回林地造国有林。今后,国有重点林区不再提倡造民有林。

制定资源有偿使用各项规定。在资源有偿使用上搞创新、搞改革,规范管理、合理利用、保护利用、有偿使用,所有资源必须做到市场化、商业化运作。

建立权力运行防控机制和预警机制。要建立民主测评干部长效机制,明确资管管理单位服务什么、管理什么、指导什么,如何到位,如何有为有位。资源管理要全面抓、整体管,要理论强,实践更强。

采访手记

资源在保护中成长

马一梅 赵辉

其实早在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前,森工林区的森林资源管理就已经借着天保工程的东风获得一定成果,也收获了人们对资源管护的信心。

2014年8月13日到15日,野生东北虎“三顾”双鸭山林业局,啃食黄牛;2014年7月25日,时隔一年,在桦南林业局,野生东北虎再次袭击家畜;2014年4月13日,绥阳林业局远红外摄像镜头,时隔半年再次捕捉到野生东北豹的画面……

从动物学角度来说,一只雄性野生东北虎的生存活动势力范围,大概300到500平方公里。两年内,同一地点两次发现同一野生东北虎、豹的踪迹,这说明它们生存的区域内,已经具备了以下三个自然条件:充足的食物、丰富的水资源、天然的繁衍生息屏障。同时也说明,森工林区在人退虎进,在保护生态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验证森工林区资源得到快速修复还有以下一组数据:自一期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过培育和恢复,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和覆盖率的“三增长”。截至2013年末,森林面积由1997年的748.6万公顷,增加到857.05万公顷,增加108.45万公顷,比工程前增加了14.49%;森林蓄积由1997年的5.9亿立方米,增加到8.07亿立方米,增加2.19亿立方米,比工程前增加了37.24%;森林覆盖率由74.5%提高到85%,提高了10.5个百分点;相继建起的21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了106.58万公顷,从而使野生动物黑熊、野猪、狍子、野鹿,以及猞猁、豹猫、狐、貉、兔、花尾榛鸡等得以“安居乐业”,就连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的野生东北虎、豹,在俄罗斯至中国东北的“生长廊道”上自由穿行的同时,也产生了“住下来、安个家”的意愿。

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一直是林业人的希望与信念。全面停伐后,森工人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更显得责无旁贷,今天,森工资源管理部门,从思想转变、政策调整上,更加夯实森林资源保护的步伐。从天保工程一路走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再闻青山虎啸声”并不遥远。

地址连接:http://epaper.hljnews.cn/hljrb/html/2014-08/27/content_1171224.htm



上一篇:黑森绿色食品集团粮豆基地八面通林业局试将“小豆子”作成“大文章”
下一篇:【人民日报海外版】黑龙江不卖木头卖景观(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