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调查 感谢您的参与
您经常食用黑森食品吗?
  • 经常每天都要食用
  • 大概每周食用一次
  • 偶尔食用
  • 从未食用过
位置 | 首页 — 黑森要闻
【黑龙江日报】头版——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加快林区经济转型
作者: 来源: 2014-10-27(已经被浏览3928次)



报纸截图

本报17日讯(记者蒋国华)16日至1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深入森工总局东京城林业局、柴河林业局和哈尔滨尚志市亚布力镇、牡丹江阳明区桦林镇,就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转型发展和秋粮收购工作进行调研。

在东京城林业局,得知生产风力灭火机、小型多功能水车和防火瞭望塔的林业机械厂已成长为全国森防产品龙头企业,陆昊鼓励企业负责人要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拓展市场。看到红旗林场职工利用森林抚育产生的枝丫和藤条灌木现场加工食用菌原料,为林业局扩大菌包生产提供保障,陆昊十分高兴,仔细询问新的食用菌原料营养成份,并建议与技术人员合作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设备能耗和噪音。他说,森工干部职工在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干劲不减,肯于钻研,依托森林资源和整体生态化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应当充分肯定。

在柴河林业局木业精深加工产业园,陆昊来到产品展厅、威虎山益智玩具厂、万泽餐具厂和百创工艺品厂生产车间,详细询问原料供应、产品研发、创意设计、产品营销等情况。他说,具有天然、环保特性的木制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很大。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拓展新的市场领域,木制餐盒不仅要做好出口订单,也完全能够开拓内销市场。根雕是对传统废弃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要在创意设计和提高艺术水准上下功夫,吸引南方高水平根雕工匠来林区开展合作,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森林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在威虎山林农特产品加工厂,陆昊指出,森工系统食品企业要紧跟食品行业安全性、健康性、时尚性、娱乐性发展趋势,注重开发生产低糖、低脂、低胆固醇系列健康产品,提升包装设计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要整合森工系统食品企业,依靠规模效益集中力量打造中国龙江森工集团“黑森”品牌,尽快突破50亿元销售额目标,抢占林下食品市场制高点。

在被称为“北国九寨”的柴河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陆昊仔细查看和询问景点开发、旅游接待、游客构成等情况。

他强调,旅游资源是森工系统宝贵的战略性资源,柴河九寨景区要依托山、水、林相融特色,科学设计栈道,让游客完全置身于山、水、林之中。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景区内的“威虎厅展馆”可学习借鉴国内外室内主题公园成功经验,聘请高水平设计团队,综合运用4D、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强化视觉刺激,突出体验式、互动性,打造旅游精品。

陆昊十分关注民生保障工作,他来到柴河林区人民服务中心、友谊社区和繁荣社区,看望工作人员,与参加文体活动的群众亲切交谈,了解民生民情;在夜色中走进下岗职工开办的小超市、蛋糕店,询问医保、社保缴纳情况和住房、收入情况。他高兴地说,经过几年的棚户区改造攻坚战,林区职工住房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各级干部要心里有群众,始终把民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这里的社区服务中心能够突出实用功能,真正解决问题,为群众提供了表达精神诉求的交流场所。社区要多组织开展健康文体活动,多介绍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倡导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陆昊还深入东京城林业局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省森林消防总队东京城林业局大队,检查防火设施、设备、兵力布防和备勤情况,慰问防火指战员,观看防火演练。

陆昊还先后来到哈尔滨尚志市亚布力镇兴业村前进屯、牡丹江市阳明区桦林镇工农村玉米收割现场和牡丹江市第二粮库,查看玉米品质、秸秆还田、秋收进度和粮食收储准备情况,仔细询问农民种粮收成、预期收入及农业合作社组建运行情况。他指出,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有效手段,推动这项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和尊重农民意愿,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根本目标。

陆昊强调,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粮食收储政策和价格信息,在组织帮助农民“卖得好”上下功夫;广大农户要关注粮价变化趋势,适时出售,共同努力把粮食卖个好价钱,做到既增产又增收。各级粮食部门和国有粮库要做好收储准备,国家相关政策信号一明确,就要立即启动粮食收储工作;对仓储库容缺口要有总体判断和充分准备,调动市场力量,配置利用好社会仓储能力;高度关注并积极探索即将实行的大豆收购目标价试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发挥电子设备、可视系统在粮食测水、检斤等过程中的监督作用,让农民真正感到公平和公正。

地址连接:http://epaper.hljnews.cn/hljrb/html/2014-10/18/content_1386638.htm



上一篇:黑森食品基地自然美-抗战电影来采风
下一篇:绥棱:用百姓的眼睛看林区“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