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调查 感谢您的参与
您经常食用黑森食品吗?
  • 经常每天都要食用
  • 大概每周食用一次
  • 偶尔食用
  • 从未食用过
位置 | 首页 — 黑森要闻
【黑龙江日报】——桦南局转型转出新“钱”景
作者: 来源: 2014-11-12(已经被浏览4071次)



报纸截图

 

核心提示
桦南林业局通过经营思想和经营机制的转变,跳出林业发展林业,林区经济林外发展,打破僵局、走出困境,以创新推动转型,以改革激发活力。他们用6年的时间,彻底摆脱了大木头经济,使传统的木材生产加工业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兴起的是一大批新兴的优势项目,林区经济向着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园区经济、农业经济、旅游经济、林下经济、绿色食品经济等五大经济并驾齐驱,形成了密集的产业集群,持续地放大了产业效能,成了致富百姓的钱袋子。
用活闲置“铁道线、贮木场”
占地面积大、配有国铁专用线的贮木场,是林区木材生产的必须,每个林业局都有。随着木材产量的逐年调减,贮木场大批设备闲置,一大半的土地荒置。如何把这些场地厂房和铁路专用线利用起来?多轮可研论证后,一个依托废弃铁路专用线,依托林区40万亩土地资源,建设粮食仓储物流园区的方案,被最终确定下来。
目前,以此为核心、主要以粮食仓储物流为主、规划占地面积已达221万平方米的桦南林区工业物流园区,已经招商大连连王集团,把这个大连中央储备粮客商落户到了园区。投资3.6亿元的黑龙江省鑫海洋经贸发展有限公司,主营粮食收购仓储,当年就完成一期固定资产投入1.6亿元。建成占地2万平方米,库容量5万吨的房式仓3个。2012年建成房式仓2个。2014年鑫海洋公司又投资5千万元,建设房式仓2个,园式金属钢板仓12个,全公司仓储能力达到40万吨,安置近千人就业。仅鑫海洋一家桦南局累计获利2千多万元。
随后,大连泉生公司、丰特公司、山东莱芜分库、北京方正集团等一大批粮食仓储物流企业,在三年间陆续落户园区,形成了以桦南林业局为圆心,辐射半径150公里的粮食购销范围,粮食银行和订单农业的发展,吸引周边地区种粮户大批到园区来售粮。一时间,工业园区内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在园区工作的林区职工上千人,多的月收入近万元,少的也在五六千元左右,林区内的商饮服务行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围绕汽修、旅店、饭店等行业实现就业上千人,成为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的主战场,吹响了转型发展的冲锋号。
一个粮食仓储物流园区彻底改变了桦南林区的经济格局,使桦南这个靠大木头经济的大老穷局,初步实现了经济结构重组。
“七星峰”开发红色旅游
“仅有一个园区,改变不了林区独木支撑的经济格局。只有多业并举、遍地开花的多上优势项目,才能真正的摆脱独木支撑,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轨”,桦南林业局局长侯绪珉说。经过论证,桦南局决定把开发有背景的“七星峰”,开展红色旅游,作为全新的非林非木的替代产业来抓。
海拔852米、号称“三江平原第一高峰”的七星峰,是桦南林业局施业区内一座有着厚重红色抗联历史背景的山峰,素有“一座七星峰、半部抗联史”的美誉。桦南林业局敏锐地抓住周边市场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市场需求,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开发建设。限于实力,他们制定了“半步战略”即:企业投资一部分,招商引资一部分,与桦南县合作开发一部分,企业职工义务劳动援建一部分。此举,不仅缓解了资金不足,还意外收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效果。
七星峰3200米的登山栈道,全是桦林人从书记局长到普通职工,早晨5点多上山,晚上六七点钟下山,不分男女老幼自己带饭,踩着湿滑的山石,肩扛湿重的板材,双手打血泡、两肩结血痂,上万人次的义务出勤劳动、历时一个月完成的。原本预算近600万元的木制登山栈道,最终以不足100万元的成本建设完成。三年的发展建设,七星峰红色旅游风景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个多亿,景区内道路交通、电力通讯、接待能力得到全面完善,每年接待游客累计上万人次。今年,林业局又与黑龙江省国昊集团、七台河市东升集团合作,分别投资1.3亿元、1.6亿元,打造佛教文化区特色、餐饮接待中心和水上乐园,使景区功能全面强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文内涵得到极大丰富。9月15日,七星峰红色旅游景区接受了3A级景区验收。
预计到2015年,旅游产业将实现收益2000万元,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并形成相关新兴行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场一品多种经营
多年来,桦南林业局始终致力于发展多种经营,依靠林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物候条件,扩大农业二产三产,引导职工种植北药和经济作物。2009年,林业局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药理论证,确定建设“紫苏种植基地”。目前,全局紫苏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并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产品、改良品种,用三年的时间建成了闻名全省的“紫苏之乡”。紫苏油、紫苏米、紫苏盐、紫苏月饼等系列产品一再出新,在国内、省内不同的产品展销会上,出尽风头。
龙头带基地,才能大发展。为此,他们在林业局工业园区投资建设了紫苏加工厂、绿色食品加工厂,不仅扩大紫苏产品生产能力,更对林副产品就近精深加工,获取更大的产品附加值。
2011年,我省森工开始加强生态建设,整合撤并林场所行动,桦南林业局率先撤并了北线大肚川、先锋、七星三个林场,679户林场居民如何能撤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呢?林业局决定在原有撤并消号的拆迁地上鼓励职工发展林下经济,每亩补贴200元,扶持职工建设林果采摘基地,发展采摘农业,目前已经建成近千亩的林果采摘基地。涌现出了高联夫妇近200亩的美国大榛子种植采摘基地;王占友50亩葡萄种植基地等一大批林下经济、采摘经济的典型。
每年应季果蔬采摘季里,大批游客在葡萄、草莓、西瓜地里,享受着田园乐趣。而几十年来一直围着大山转、靠大木头吃饭的林业产业工人,也变身成了搏击商海的“买卖人”,爱山护林的同时,开始迈步奔小康。
紫苏种植
粮食仓储物流业
旅游业发展迅猛
桦南工业园区
十月的桦南林区,丰收包裹起了大地:大豆摇铃、稻浪翻滚,运粮专列一辆接着一辆,紫苏在生产线上泊泊成油,红色旅游地“七星峰”,更用绚丽的五花山色,向游人张开了欢迎的怀抱……
自2008年桦南林业局紧紧抓住“天保工程”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把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林区实际和百姓的需求,依托林区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大上非林非木替代产业,千方百计的发展经济,艰苦卓绝的进行着各种尝试和探索,“多种经营”“一厂一品”“以户自立、以场自主”,各种模式的创建热潮在林区23万平方公顷的土地上次第展开,一场产业强局、转型发展、致富百姓的艰苦战役,在桦南林区打响以来,六年间,桦南林业局这个曾经在森工系统著名的“大老穷”,早已安然度过“资源危机、经济危机”的“两危”,快步行进在“局强民富”的新征程。


上一篇:全面提升油茶产业发展更好服务生态民生大局
下一篇:【黑龙江日报】——林“三转”联动富民强局